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娄烦县空气pm2.5实用查询——娄烦县空气质量指数
建制沿革,行政区划,地理环境,经济概述
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,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,为太原市的郊区县。东邻古交市,南毗交城县,西接方山县,西北与岚县相衔,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1°31′—112°02′,北纬37°51′—38°13′。全县辖8个乡(镇),即娄烦镇、杜交曲镇、静游镇、天池店乡、马家庄乡、庙湾乡、米峪镇乡、盖家庄乡。4个居委会,143个行政村,113720人。 目录 建制沿革 “周王绘图有楼烦国”。楼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,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,成为历史上郡、县、乡的名称。 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,南至雁北朔州一带,后扩展壮大,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,西达阴山之南,南到山西灵石,东迄河北平山县,东南边缘太原市区。 战国时期,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,归属赵国,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、州、县、镇一直延续下来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先把中国划分36郡, 后来扩展为46郡,就增设了楼烦郡。 西汉因置楼烦县,治所在今朔城区夏官城村。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在汉代属汾阳县地,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牧苑。 西晋末,因战乱刘琨徙楼烦县民越过陉岭重置楼烦县,县址在今原平市大阳村。 北齐县废。 隋大业四年(608年)复置楼烦郡,辖静乐、临泉、秀容(今忻州市)3县,郡治在今宁武县宁化乡。筑楼烦城,其地址在今娄烦县境旧娄烦旧址(今汾河水库淹没区)。 唐代郡废。 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设州,名为宪州。 龙纪元年(公元889年)在宪州城又增设楼烦县, 成了州县两级所在地。 唐初宪州辖楼烦、天池、玄池三处牧马监,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,时有“娄烦骏马甲天下”之谓。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唐初为楼烦监牧地,置监牧使。 五代北汉宪州与楼烦县沿唐制。 北宋及金,楼烦改属岚州。 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,楼烦县并入管州,改置楼烦巡检司。 元仁宗延佑三年(公元1316年),楼烦县改属永宁州。 明初废县为镇,并入静乐县,设巡检司,属太原府。 清延明制,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娄烦为镇,属忻州府静乐县管辖。 辛亥革命后,民国初年(公元1912年),废府,改州为县,并于各省设道,静乐县属山西省雁门道。全县划为三个区,今娄烦县大部分地区为原第二区,为娄烦镇,直到1940年1月“晋绥事变”前夕。 民国29年(公元1940年)属晋西北行政公署三专署静乐县。 1940年1月7日,中共静乐县委在娄烦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。此后,县政府机关一直常驻于娄烦地区,所属地域也大部分为今娄烦县。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,11月晋绥边区将原归八专署管辖的静乐县改称娄烦县,同时划归三专署管辖,县政府设在娄烦镇。 1946年2月娄烦又归静乐县,并属六专署。 1949年10月至1971年4月,娄烦境域一直属静乐县。 1958年,修建汾河水库时楼烦镇为水库淹没区,原地居民西迁至何家庄、童子崖重建楼烦镇。 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娄烦县,属吕梁地区。 1972年4月1日改属太原市。县人民政府驻地娄烦镇。 2001年底常住人口11.18万人,其中:非农业人口1.80万人,人口密度为88人/平方公里,县政府驻地娄烦镇,县城规划区总面积为4.76平方公里。 行政区划 截至2007年12月31日,娄烦县辖3个镇、5个乡:娄烦镇、杜交曲镇、静游镇;庙湾乡、马家庄乡、盖家庄乡、米峪镇乡、天池乡。 地理环境 位置 娄烦县位于太原市西北的吕梁山区腹地,距太原市区97公里,为太原市的郊区县,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。娄烦地处内陆山区,民风淳朴,人杰地灵,有明代贤臣王希曾,清代廉吏姚士村,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、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,黄埔军校学生郭炳、段补琪等人,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贡献。 地貌 境内西北部群山环绕,东北部丘陵起伏,山脊与毗邻县(市)成天然分界线,地势西南高东北低,最高海拔2708.9米,最低海拔1030米。 气候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干旱、雨量较少、气温较低、风力一般、光照充足、四季分明等特征。娄烦地理位置偏僻,自然条件较差,地形复杂、气候多变,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,产业结构不甚合理。干旱、霜冻、水土流失及农作物病虫害等现象较多,“十年九旱”、“春冻早霜”是其主要特点。 经济概述 工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,县境内只有国营工业企业1处,年产值36万元, 而后私营工业较快发展,逐步向公私合营转化。进入20世纪60年代,国营企业发展迅速,集体企业开始起步。1971年建县初,娄烦县工业门类单一,仅有县铁厂、化肥厂、陶瓷厂、农具社、农机厂及马家岩煤矿等几个企业,工业总产值仅为122万元。进入80年代,工业发展速度加快,乡镇企业异军突起。娄烦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浪潮中拼搏,面对企业资金紧张,市场需求不足,煤炭行业“关井压产”,环保政策实施力度加大、企业自身竞争力较弱等因素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,工业系统各部门、各企业围绕“抓调产、挖潜力、促生产、增效益”的工作思路,积极引进资金,深化国有企业改组、改制,千方百计的在困境中谋发展,县铁矿、马家岩煤矿、黑山岔煤矿等几家企业终于冲出低谷,摆脱困境,效益大增;已停产企业中的大户企业如汾源铁厂、汾源焦化厂等也相继起死回生,经济总量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。到2002年底,全县县营及规模以上企业20户,生产企业12户。分别为:联泰公司、开元冶炼公司、继亨铁厂、第二水泥厂、马家岩煤矿、黑山岔煤矿、中心洗煤厂、利民煤炭气化公司、天弟源冶炼公司、环宇磁选厂、天然参补食品有限公司、大鑫元冶炼公司。其中,煤矿2户,马家岩煤矿、黑山岔煤矿,年生产能力30万吨;铁厂3户,联泰公司、继亨铁厂和天弟源公司,年生产能力12万吨;炼焦3户,中心洗煤厂、大鑫元和利民焦化厂,年生产能力15万吨;水泥1户,第二水泥厂,年生产能力5万吨;选矿2户,开元冶炼公司和环宇磁选厂,年生产能力15万吨。生产企业中,国营2户:马家岩煤矿、中心洗煤厂;委托经营企业有黑山岔煤矿1户;承包租赁企业3户:联泰公司、继亨铁厂、第二水泥厂;股份制企业1户:开元冶炼公司;民营企业5户:汾源焦化厂、天弟源冶炼公司、环宇磁选厂、天然参补食品有限公司、大鑫元冶炼公司。全县县营企业职工在册人数1760人,在岗人员144人,离退休职工516人,下岗职工1100人。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376万元,增加值3374万元。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:原煤43.66万吨,生铁10万吨,焦炭73.93万吨,精矿粉29.41万吨;水泥1.22万吨。 娄烦县紧紧抓住能源市场好转的机遇,把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,积极引进外资充实壮大民营企业。同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,使全县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。先后发展了万光煤焦集团公司、巨海焦化厂、利民焦化厂、新开元公司、长铭公司、华圆冶炼公司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。到“十五”期末,全县民营企业达到762家,民营企业总产值达14亿元,增加值达38510万元。民营企业上交税金15400万元,占到了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8%,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。 煤炭工业 1949年,全县有马家岩煤矿1处,总产值36万元,煤炭年产量2万吨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全县煤炭企业迅速发展。2004年全县有煤炭企业28家,后经整合,2006年合并成14家,主要有黑山岔煤矿、麻地湾煤矿、宏安煤业公司等。 焦化工业 该县煤炭储量较多,煤质好,埋藏浅,解放前就一直有人从事采煤事业。1949年,为了支持国家建设,该县延伸煤炭发展产业链,开始从事炼焦生产,主要由马家岩煤矿兼营。当时焦炭年产量0.05万吨,采用土法炼焦。1996年,全县焦化企业发展为12个,年产量40万吨,所产均为机焦,全县炼焦企业主要由万光、巨海、利民等,全部采用新型炼焦工艺,具有能耗小、污染小、利用率高等特点,年产量突破100万吨。 铁矿工业 该县铁矿储量是太原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主要矿源之一。1987年该县开始从事铁矿采选冶炼生产,年产量5.25万吨,产值313.6万元。1996年,全县从事铁矿业生产的企业增加到了46个。铁矿石总产量98.05万吨,精矿粉22.5万吨,铁矿粉品位在46%—52%之间。该县发挥资源优势,增加投资,扩容提质,现有从事铁矿业生产的企业100余家,年产量近200万吨,所产铁矿粉品位在65%左右,铁矿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。 农业 |
上一篇:一周空气质量排名:娄烦县最好 | 下一篇:太原公布一周空气质量排名娄烦县空气质量最好 |